福建省第三届文明校园创建材料
笔尖记录成长,脚步丈量远方。“井冈情·中国梦”栏目持续聚焦湄园学子在井冈山的实践足迹,记录他们以青春之姿探寻红色基因、以专业之力服务基层社会的生动故事。在这里,你将看到湄园青年如何用行动诠释信仰,以实践点亮梦想,在红色沃土上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篇章!
8月5日至6日,“湄语青声π”宣讲实践团跟随革命先辈的足迹,深入井冈山红色遗迹,在历史的回响中感悟井冈山精神的时代光芒。
相聚圣地:青春与历史的对话
5日清晨,伴随着清脆的快门声,来自全国54所高校的青年学子在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前留下合影。新时代青年正以昂扬之姿,奔赴红色圣地,传承使命担当。
专题讲座:解锁井冈山精神密码
藤永琛老师带来的“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”专题讲座,以生动的史实和深刻的分析,为实践团成员揭开了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摇篮的历史意义。从毛泽东“引兵井冈”的战略抉择,到艰苦卓绝斗争中淬炼出的“坚定信念、艰苦奋斗”精神内核,成员们深刻认识到:井冈山不仅是地理坐标,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源头。



家风传承:红色基因的温度
午后,“致敬·传承——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”活动温情上演。芦继兵讲述父亲进军西藏的峥嵘岁月,风雪兼程中彰显信仰的力量;张旅天分享父亲隐姓埋名于戈壁荒漠、投身国防科研的感人故事。这些鲜活的家庭记忆,让成员们明白: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存在于宏大历史中,更蕴藏于家风的点滴浸润里。



草鞋编织:触摸历史的温度
夜幕降临,王陶陶老师以"草鞋"为媒,带领成员们回溯红军时期的艰苦奋斗。从草鞋的历史演变到其承载的军民鱼水情,成员们在亲手编织中体会"草鞋精神"的深刻内涵。与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互赠草鞋的环节,更让这份精神成为联结青年学子的红色纽带。





八角楼微光:信仰的灯塔
6日的行程以"沉浸式体验"为主线,让实践团成员在行走中感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与担当。
在毛泽东同志旧居,成员们凝视着八角楼内那盏油灯,仿佛看到领袖在昏暗灯光下奋笔疾书的身影。老师动情讲述:“这狭小的空间,曾孕育出照亮中国革命的伟大思想。”笔锋划过纸页的沙沙声,穿越时空叩击着每位成员的心弦。




“红军的一天”:汗水中的感悟
化身“坝上急行军”的成员们,在蜿蜒山道上完成地标打卡、草药辨识任务,用脚步丈量红军长征的艰辛。农户家中制作“红军餐”时,质朴的食材与简单的烹饪方式,让成员们体会到军民同甘共苦的深情。采访袁文才外孙李楚臣时,那些为守护根据地浴血奋战的故事,让红色历史变得鲜活可触。






黄洋界风云:精神的洗礼
下午,成员们登上黄洋界,在老师讲解中重温保卫战的惊险历程。纪念碑前肃立、哨口工事中驻足、挑粮小道上跋涉,陡峭山路与厚重遗迹将大家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,深刻感悟"依靠群众、勇于胜利"的精神真谛。


红歌嘹亮:青春致敬信仰
夜晚,礼堂内红歌激昂。《神奇的井冈山好客气》《打靶归来》的旋律中,成员们在刘小如、简玉群老师指导下,以歌声传递信仰。这既是向先辈的致敬,更是新时代青年对红色精神的青春诠释。

“湄语青声π”实践团的足迹依然在井冈山的红土地上延伸。他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汲取力量,在团队协作中磨砺成长,用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。让我们期待,这群青年学子在接下来的实践中,继续以知行合一书写属于他们的时代答卷!
